最高价差915倍 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整顿不合理溢价
2025-07-31 HaiPress
最高价差915倍 医保让中成药降价 整顿不合理溢价。7月24日,广西和辽宁同时宣布对中成药进行价格治理。此前一天,黑龙江和天津也发布了相关通知。自2025年7月以来,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,除前述四省外,宁夏、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吉林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宣布集中治理中成药价格。
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,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药物,通常包括片剂、颗粒剂、膏剂和胶囊等多种剂型。长期以来,部分中成药因疗效和安全性不确切、价格高昂受到质疑。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分析,中成药价格治理政策密集推进主要与价格虚高问题突出有关,这既给医保基金带来压力,也与中药材原料乱象相互影响。
此次中成药价格治理涉及多款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药物,如安宫牛黄丸、板蓝根颗粒、小柴胡颗粒等。长期以来,部分中成药价格虚高受到许多业内专家和从业者的质疑。例如,在宁夏,一款安宫牛黄丸的挂网价为998元/丸,按每日用1丸计算,日治疗费用为998元,是同种药品最低日费用的11倍。在内蒙古,一款安宫牛黄丸日治疗费用为1898元,比最低价高1800多元;一款双黄连注射液和一款复方丹参片价格均是最低价的100倍以上。在山西,一款血塞通注射液单价达398元一支,每日费用是同品种的162倍。在吉林,一款元胡止痛片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达117倍。在黑龙江,一款小活络丸每日费用与省内最小每日费用的价差倍数最高达915倍。
同一品种的中成药存在巨大价格差异的原因有多种。邓勇解释,一是成分不同,如生脉饮口服液,用党参做原料和用红参做原料成本不同,价格会有差异;二是剂型不同,如独一味有胶囊、软胶囊、滴丸等剂型,滴丸、软胶囊因工艺等原因价格通常较高;三是质量标准差异,部分企业质量标准高,生产成本也高,价格相应较高;四是中成药市场竞争不充分,存在独家品种定价权集中,例如乌灵胶囊年销售额超10亿元,但仅有佐力药业一家生产企业。